发布时间:2025-10-17 11:24:23    次浏览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展现各地在“新长征”路上新的建设成就,厦门经济交通广播、赣州交通广播、龙岩人民广播电台、三明广播电视台、漳州交通广播等闽赣五市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一次大型联合采访活动。 FM107与其他四个城市台同时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不忘初心,小康路上新长征》今天播出第十一篇《长征故事代代传》由三明广播电视台采制据史料记载,当年宁化有一万三千七百多人参加红军,宁化革命纪念馆馆长陈端告诉我们,当时在宁化苏区扩红采取了一种“比一比”的竞赛的方式,大家参红的热情十分高。 “像他们当时都认领了扩红的任务一千人,禾口和淮土两个区,但是呢当时禾口已经圆满完成了一千人的任务,那淮土呢他也完成了,但是她就是一千多两人,我一定要超过你。所以它就这样唱‘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呀呀咿吱哟,呀呵哟’。”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到达陕北的宁化人只剩下了58人。长征途中,每前进十公里,就有一个宁化籍红军战士倒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就剩下28人。现在,这28名人民功臣的照片,被展现在宁化北山革命纪念馆里,供人瞻仰。而在宁化北山革命纪念馆里,还珍藏着最珍贵的一件革命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号谱,这本号谱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也目前全国唯一的、正规出版社出版印刷的、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令号谱。凭借着这本号谱,我们有幸听到了当年的号角声。这是我们熟悉的冲锋号。 这是我们比较陌生的沐浴号。这本号谱为五线谱,记载着340多首红军的番号、部队的名号、指挥战斗、安排学习等等的一系列号谱,在战争年代,这本号谱的作用相当于一本密电码。宁化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标发向我们介绍了这本号谱的来历。“这本军用号谱是我县老红军叫罗广茂同志,亲自使用并捐献出来的,他是在15岁的时候,当时毛泽东带领红四军二纵队,路过泉上,那时他才15岁,看到红军的队伍来了,就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他参加红军以后,当时是在朱德手下当司号员。这本号谱记载着咱们工农红军里面许多战斗机密,因为里面有部队的番号,有些作战规范的指挥用语等等,他说你们要象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它。有一次在连城白杨洞的一次战斗中,罗广茂负伤了,被转送到红军四都医院,去那养伤,在养伤的时候,他那号谱也始终藏在身上。后来由于国民党冲击太厉害,所以整个医院被冲散,他就与整个部队失去联系,找不到部队,他只好回家来。从长汀回到泉上,他就把这个号谱交给他老母亲保管,一直到以后解放了,他回到家中的时候,问起母亲这个号谱,母亲年事已高,记不起藏在哪里了。那结果呢,寻找这本号谱成了他半生的追求,他时时刻刻想着这本号谱。有一次他家准备盖房子,把这个谷仓一拆开,发现谷仓底下用油纸包了一层厚厚的东西钉在板上,他赶快过去把它拆开一看,就是他日思夜想要找的那本号谱,所以当时他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就坐了班车把这本号谱送到县里来了。” 2006年开国元勋子女们重走长征路时第一站时就来到了宁化,当时听说这本军号谱是朱德手下的司号员保存下来的,让朱德元帅的女婿刘铮激动不已。“到这来了解朱德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活动的祥细情况,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和实践长征精神有很大的帮助。”许多专家表示这本号谱作为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斗争史、红军军事生活及红军音乐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记者、音频制作:余倩 播音:洪顺敬 监制:蔡碧珠)微信制作:边璐厦门广电微信矩阵昵称微信号昵称微信号厦门广电xmgd2015厦门新闻广播xmfm996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xmdstydds厦门交通广播xmjtgb厦门音乐广播xmyygb909闽南之声广播mnzs1012厦门卫视xmstar2005厦门雨桐xmyt909